加盟/代加工联系电话:张经理 18729860626
元顺茶楼: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干镇泾干大街
联系电话:018729860626
电子邮箱:ysfutea@163.com
公司网址:www.裕隆全.中国
明月在窗,虫声在耳,研墨试笔,品茗夜读,书、茶、墨香香生色,足以醉满心池。
相传,司马光好茗饮。一日,邀好友斗茶品茗,大家带上各自收藏的上好茶叶、精美茶具、甘泉良水赴约。先看茶样,再嗅茶香,后评茶味。苏东坡和
司马光所带的茶成色均好,但因苏东坡自携隔年雪水泡茶,水质好,茶味纯,于是占了上风。
司马光内心略有不服,当时茶汤尚白,他乘机出题玩笑苏轼:“茶欲白,墨欲黑;茶欲新,墨欲陈;茶欲重,墨欲轻。君何以同爱二物?”
苏东坡不慌不忙,高睨而答:“二物之质诚然矣,然亦有同者。”司马光不解,问其原因,苏东坡从容而道:“奇茶妙墨俱香,是其德同也;皆坚,是其操同也;譬如贤人
君子,黔皙美恶之不同,其德操一也。公以为然否?”话毕,众人皆服。
因为既爱饮茶,又擅书法,所以司马光便问他说:”茶越白越好, 墨越黑越好 ;茶越重越好,墨却是越轻越好 ;茶越新越好,墨则是越陈越好,人们对这两者的追求恰恰相反
,而您为什么却会同时喜好这两件东西?"
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,司马光问得有道理(他敏锐细致地观察到了两者截然不同之处) ,同时也问得没道理(两者的不同之处与人的好恶毫无必然联系)。
但苏轼并没有被这种有意的“刁难”所难住,只见他淡淡一笑说: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令人陶醉的香气,这是它们所共有的一-种‘品德’ ;两者都很坚实,这可以说是它们的一种‘节操’ 。
打个比方,贤人和君子可能一个长得皮肤黝黑 ,一个长得白皙,一个漂亮,一个貌丑,但是他们的品德和节操却是一致的。
短短一席语,让司马光钦佩不已。
这便是广传于文坛和茶界的“墨茶之辩”。其虽为文人逸事,但却是文人们“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”。如林语堂先生所言,苏东坡“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”,“根本是他本性的
自然流露”,“他的肉体虽然会死,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,则可成为天空的星、地上的河”。
在苏轼眼里,茶和墨(及书法)都有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内涵,事茶与事书最终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炼。就茶而言,这就是“茶道”所追求的一种境界。
苏轼( 1037年- 1101年), 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山(今四川眉山县)人,是我国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。在政治上,苏东坡一生不得志,最初跟从司马光反对宰相王安
石的变法,被贬官"流放”到许多地方任地方官。司冯光执政后,尽废王安石新法,苏轼提出不可尽废之,又为“旧党"所恶而继续被贬谪“流放” ,远至天涯海角。
苏轼一生不得志,但却一生嗜茶。他写诗作文要喝茶,睡前睡起要喝茶,夜晚办事要喝茶,还热衷于采茶、制茶、茶、点茶的钻研,甚至对茶具、烹茶之水和烹茶之火
也将有研究。对茶的理解,并不仅仅是品其味,而是升华至品其理,这是苏轼的不同凡响之处,也是他对茶文化的突出贡献。
“墨茶之辩”中司马光、苏东坡一问一答中充溢着人生哲理,也意蕴着智慧的启迪与升华。
“茶是一种人生。按中国汉字的书写式,“茶”——上为“草”,下为“木”,中为“人”,即人以草木为邻,与万物共生。人们面对自然的态度,更应是追寻内心所向
的一种尊重和执着。师法自然,以敬畏之心唤醒茶中的极致内蕴、至洁灵性,做世上最纯粹的茶才是行中大道。
”
(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